光學顯微鏡的分類和用途 光學顯微鏡的分類方法很多:根據使用的目鏡數量,可分為雙目顯微鏡和單目顯微鏡;根據圖像是否具有立體效果,可分為立體顯微鏡和非立體顯微鏡;按觀察對象可分為生物顯微鏡和金相顯微鏡等;按光學原理可分為偏光顯微鏡、相襯顯微鏡和微分干涉顯微鏡;按光源類型可分為普通光、熒光、紫外光、紅外光和激光顯微鏡等;根據接收器的類型,它可以分為目視、數字(視頻)顯微鏡等。因此,在購買顯微鏡之前,您必須確定哪種顯微鏡適合您。常用的光學顯微鏡有生物顯微鏡、體視顯微鏡、金相顯微鏡、偏光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相差顯微鏡、倒置顯微鏡等。 生物顯微鏡 生物顯微鏡的放大倍數一般在40X-2000X之間,光源為透射光。生物顯微鏡用于醫療衛生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對微生物、細胞、細菌、組織培養物、懸浮液、沉淀物等的觀察。同時可觀察其他透明或半透明物體、粉末、細小顆粒。可連續觀察細胞、細菌等在培養液中的增殖和分裂過程。廣泛應用于細胞學、寄生蟲學、腫瘤學、免疫學、基因工程、工業微生物學、植物學等領域。是食品廠、飲用水廠進行QS、HACCP認證bi備的檢驗設備。 立體顯微鏡 立體顯微鏡又稱“實體顯微鏡"或“解剖鏡",是一種具有直立立體效果的視覺儀器。體視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在7X-45X左右,也可以放大到90X、180X、225X。廣泛應用于生物醫學領域的切片手術和顯微手術;在工業上,用于小零件和集成電路的觀察、組裝和檢測。它使用雙通道光路。雙目鏡筒內的左右光束不平行,而是有一定的角度——立體視角(通常為12度-15度),為左右眼提供立體影像。它本質上是兩個并排放置的單管顯微鏡。兩個鏡筒的光軸構成了人們用雙筒望遠鏡觀察物體形成三維立體視覺圖像時所形成的視角。 目前,體視顯微鏡的光學結構是由普通的初級物鏡組成。對物體成像后,兩束光束被兩組中間物鏡——變焦鏡頭分開,視角綜合后通過各自的目鏡成像。它的放大倍數是通過改變中間透鏡組來改變的它也被稱為“連續變倍體視顯微鏡"。體視顯微鏡可根據應用要求配備豐富的可選配件,如熒光、攝影、成像、冷光源等。 金相顯微鏡 金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在50X-1000X范圍內。主要用于觀察金屬等多種不透明材料,識別和分析內部結構和組織。適用于廠礦企業、大專院校、科研等部門。該儀器配有攝像裝置,可采集金相圖,測量分析圖,并執行圖像的編輯、輸出、存儲和管理等功能。金相顯微鏡是專門用于觀察金屬、礦物等不透明物體的顯微鏡。這些不透明的物體在普通的透射光顯微鏡中是觀察不到的,所以金相顯微鏡主要關注反射光。在金相顯微鏡中,照明光束從物鏡投射到被觀察物體表面,被物體表面反射后返回物鏡成像。這種反射照明方式也廣泛用于集成電路硅片的檢測。現在的金相顯微鏡還可以選擇有透射光的,方便觀察透明物體和一些粉狀顆粒樣品。 偏光顯微鏡 偏光顯微鏡是一種用于研究所謂透明和不透明各向異性材料的顯微鏡。偏光顯微鏡的重點是增加偏光片和檢偏器。對于反光或雙折射樣品,相當于截斷了一部分雜散光,使產品清晰,如礦石、水晶等。任何具有雙折射的物質在偏光顯微鏡下都能清晰分辨。當然,這些物質也可以通過染色法觀察,但有些是不可能的,必須使用偏光顯微鏡。將普通光變為偏振光用于顯微鏡識別物質是單折射(各向異性)還是雙折射(各向異性)的方法。因此,偏光顯微鏡廣泛應用于礦物、化學等領域。它在生物學和植物學中也有應用。 熒光顯微鏡 熒光顯微鏡以紫外光為光源照射被檢物體使其發出熒光,然后在顯微鏡下觀察物體的形狀和位置。熒光顯微鏡用于研究細胞內物質的吸收和運輸、化學物質的分布和定位等。細胞內的某些物質,如葉綠素,在受到紫外線照射后會發出熒光;有些物質本身不能發出熒光,但如果用熒光染料或熒光抗體染色,在紫外光下也能發出熒光。熒光顯微鏡是對此類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正確工具一。 熒光顯微鏡一般分為透射式和外延式兩種。透射式:激發光來自被檢物體下方,聚光器為暗場聚光器,激發光不進入物鏡,熒光進入物鏡。它在低倍率下是亮的,在高倍率下是暗的。油浸和調整操作困難。在低倍率下很難確定照明范圍,但可以得到非常暗的視野背景。透射型不用于要檢查的非透明物體。落射式:透射式目前已基本淘汰。新型熒光顯微鏡多為外射式。光源來自被檢查物體的上方。它在光路中有一個分束器,因此它適用于要檢查的透明和不透明物體。由于物鏡作為聚光鏡,不僅操作方便,而且可以實現從低倍到高倍的整個視場的均勻照明。 相差顯微鏡 在光學顯微鏡的發展過程中,相差顯微鏡的發明是現代顯微鏡技術的一項重要成就。我們知道,人眼只能分辨光波的波長(顏色)和振幅(亮度)。對于無色透明的生物標本,當光線通過時,波長和振幅變化不大,在明場觀察中很難觀察到標本。 .相差顯微鏡利用被檢物體光路的差異進行顯微檢查,即有效地利用光的干涉現象,將人眼無法分辨的相位差轉變為可分辨的幅度差,即使是無色透明物質。可以變得清晰可見。這極大地方便了對活細胞的觀察,因此相差顯微鏡被廣泛用于倒置顯微鏡。 倒置顯微鏡 倒置顯微鏡的組成與普通顯微鏡相同,只是物鏡和照明系統是倒置的。前者在臺下,后者在臺上,以適應生物學、醫學等領域的顯微觀察組織培養、體外細胞培養、浮游生物、環保、食品檢驗等。針對上述樣品特性的限制,被檢物均置于培養皿(或培養瓶)中,要求倒置顯微鏡物鏡與聚光鏡工作距離較長,可直接對培養皿中的檢查對象。觀察和研究。因此,物鏡、聚光鏡和光源的位置都是顛倒的,故稱為“倒置顯微鏡"。由于工作距離的限制,倒置顯微鏡物鏡的最大放大倍數為60X。一般研究用倒置顯微鏡配備4X、10X、20X、40X相襯物鏡,因為倒置顯微鏡多用于生物體的無色透明觀察。如果用戶有特殊需要,也可選擇其他配件完整的觀察,如微分干涉、熒光和簡單偏振。 |